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4-07-14 16:54:26 晓怡
幼儿园大班教案四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

2、当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帮朋友一把得在朋友困难时给予帮助。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PPT、小猴子、小狐狸、小山羊的教具及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那么猜:今天我们请来了谁啊?你们看: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

有一天,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他们开心的,一起在河边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正在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一不小心小兔子掉进了河里,你们想想小兔子掉进了河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会很冷、会呼喊、会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我们一起来喊喊看~!

二、初步知道故事中角色的语言,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

今天讲一个关于《小兔子落水后》的故事:有一天,小兔子、小猴子、小狐狸在草地上玩做捉谜藏的游戏,可是小兔子一不小心踩在了青苔上滑进了河里,小兔子一边在河里争扎,一边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小猴子看见了,急坏了,忙安慰他说:小兔子别着急,要有信心与河水做斗争,勇敢的向岸边游去。这时小兔子还在河里拼命的争扎着,在一旁小狐狸看见了,埋怨小兔子说:小兔子,你瞧你,平时老师说了要注意安全,可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吧,看你怎么办?这时候小山羊闻讯赶来,可是小山羊不会游泳,他急的`手足无措,他看到草地上有一根竹子,他捡起来竹竿伸进了河里,小兔子一把抓住了竹竿,小羊把小兔子一把拉上了岸。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对小猴说:“千句安惠,万句责骂,不敌伸手拉别人一把”

1、提问:故事讲完了,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是谁救了小兔子”“小羊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小兔救了起来。”

2、小兔落水后,是谁救了他呢?小羊,那小羊是怎么救的小兔啊?我们来试试看?请谁来试试看,一起来一二三。

三、学习故事中角色的语言,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提问:“小猴子和小狐狸也想了办法,救小兔的,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再次来听听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各种角色的语言。

2、学习词语:加油、埋怨、手足无措。

3、幼儿讨论:小猴子和小狐狸的方法好吗?有没有把小兔救起来呢?三只小动物他们谁的办法最好呢?小羊是怎样救小兔子的?

4、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头饰,你们谁想来试试看,看你们表演的好不好。

四、当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帮朋友一把得在朋友困难时给予帮助。

那你们如果见到了小兔子或者你的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小心落水了你们会怎么办呢?

师总结:如果你发现小兔子或者你的好朋友落水了你应该去帮他们一把,我们喊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一起帮助他们。

【活动反思】

随着暑假的临近,暑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我们小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水,但对危险却没什么概念,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幼儿讨论、故事欣赏等来完成教学目的,使幼儿认识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的危险;知道了在路上的井盖以及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的地方危险性大;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让小班的幼儿在情景化的图片及故事中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与预防知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几次教学活动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将安全工作细致化、常态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观察、分类、比较、猜想、判断、排除的科学方法探索盒子里的秘密,最后找到丢失的珍珠。

2.能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索盒子的乐趣。

活动重点

乐于尝试,能运用观察、分类、比较、推断、排除的方法。

活动难点

推断、探索“空盒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每组8个盒子。里面分别装能明显感觉到的物品(积木、珠子、胶棒、糖)和不易感觉到的物品(棉花、气球、餐巾纸、粘住的珍珠)。另外又准备了尺子、笔、铃铛、石头、小碗、积木、珠子、胶棒、糖。将破案线索制作成PPT方便呈现。

经验准备:有初步的侦探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共分三次探索盒子,每一次探索都比上一次有挑战性,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以此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多维度多层次地感受盒子中的奥秘。

(一)引导幼儿通过直接观察,初次探索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并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

1.活动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小侦探》的书吗?大家已经帮小侦探侦破了很多的案件,你们也常常说自己是小侦探。那今天小侦探又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孩子们兴趣高涨,都表示愿意帮助小侦探破案。

2.通过PPT出示“小侦探”给出的第一条线索。

小侦探:“布朗太太丢失了一样非常喜欢的东西,这样东西就藏在桌子上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面,你们能帮我找找,哪些盒子里面有东西吗?”

听完线索后,孩子们立即拿起盒子,因为不能打开盒子,孩子们开始使劲摇晃,有的还放在手上掂,他们根据自己的感觉很快就把明显感觉有东西的4个盒子挑了出来。之后孩子们一起总结了判断盒子里面是否有东西可以用晃、听、掂轻重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有运用多种感官的经验。

(二)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并尝试利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思维方法,判断盒子里的物品。

1.通过PPT出示第二条线索,并出示准备好的尺子、笔、铃铛、石头、小碗、积木、珠子、胶棒、糖等物品。

小侦探:“柜子上放有一些东西,小朋友们能帮我想想,哪些东西会在盒子里面,哪些不会吗?”

线索一提出孩子们就开始热烈地讨论,他们都认为长尺子、小碗、笔肯定不在盒子里,因为它们都比盒子大放不进去。之后孩子们又排除了铃铛,因为盒子里没有铃铛的声音。确定可能装的物品有珠子、胶棒、糖。但在积木和石头中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都有可能在盒子里。“可是只有4个盒子,不可能装5样东西。那我们怎么知道装的.是哪一个呢?”我问道。王也说:“那我们就掂掂重量呗。”孩子们表示同意。于是我把石头和积木同时放到孩子手中,让他们轮流感受,之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是积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受了排除和比较的方法,丰富了感知经验,并且进一步确定了盒子里面的东西有珠子、积木、胶棒、糖。

2.引导幼儿分小组探索盒子里的物品,并做记录。

师:“但是哪个盒子里放的是哪样东西呢?如果不打开盒子你们能知道吗?”

孩子们分别通过晃、听、掂轻重的方式认真细致地比较、感受,最终找到了珠子、积木、胶棒、糖分别放的盒子,并把结果按照盒子上的号码记录在了记录纸上,和小朋友进行了分享。

3.引导幼儿分享各自的探索结果和依据。

在分享中孩子们说出了他们的感受,他们感觉小珠子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而且很轻;胶棒是有轱辘的感觉;积木有点沉,没有咕噜的感觉;糖有糖纸发出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综合运用了各种感觉器官,调动了已有的感知经验。他们不仅发现了盒子里有没有东西,还能知道是什么东西。

4.共同验证盒子里的东西。

师:“到底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吧。”

话音刚落,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一一打开了盒子。在验证结果的这一刻,教室里一片欢呼声:“我的对啦!”“我是小侦探!”

师:“你们真棒,通过线索猜到了盒子的秘密,可是布朗太太丢的到底是什么呢?”

当我问到这句时,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但接着孩子们都猜是珠子。我说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侦探是怎么说的吧。”

(三)引导幼儿第三次探索盒子的秘密,发现真相与自己的猜测、想象是有差距的,从而感受侦破案件的乐趣。

1.通过PPT出示第三条线索,引起孩子们的认知冲突。

小侦探:“布朗太太丢失的是一件白色的东西。”

这次看完线索孩子们并不像前两次那么兴奋,他们的表情有些惊讶,有些失望,到底怎么回事呢?布朗太太丢失的东西到底在哪里呢?孩子们猜测起来:“是不是线索错啦。”“是不是没丢呀。”这时可可说:“会不会在‘没有东西’的盒子里呢?”听到这儿,我对孩子们说:“小侦探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我们再看看还有没有新的线索吧。”

2.通过PPT出示第四条线索。

小侦探:“那个盒子上有点香味。”

听到这个线索,孩子们在每个盒子上闻起来,可可说到:“真的,没有东西的盒子上有香味,快闻闻。”孩子们都闻起来。以前很少会用到闻的感觉方式,在这个环节设计运用闻的感官,让孩子们感受到想要破案,就要更细致,不能放过任何的线索。

3.引导幼儿重新探索“没有东西”的盒子。

小侦探:“丢失的东西会不会真的藏在我们认为没有东西的盒子里呢?布朗太太到底丢了什么?我们怎么会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呢?小朋友们,快帮帮我吧。”

师:“有哪些东西装在里面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呢!”

幼儿大胆猜想起来,他们说出了餐巾纸、羽毛、头发、棉花等。通过猜想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物体的特征是有一定了解的,他们能抓住物体轻、没有声音的特点。

4.验证感觉“没有东西”的盒子。

当盒子被打开时,孩子们欢呼起来:“我发现了,是珍珠。”“怪不得布朗太太找不到呢,原来粘住了。”“我也发现了。”孩子们还在盒子里发现了一些他们猜到的其他东西,比如,棉花、餐巾纸等。

小侦探:“小朋友们太棒了,谢谢你们帮我侦破了案情。”

(四)引导幼儿总结回顾。

1.和幼儿共同回顾使用了哪些方式帮助小侦探破案的。孩子们纷纷回答用了听、闻、掂、比较、排除等各种方法。

2.和幼儿一起讨论今后如何当好小侦探。孩子们都表示要努力寻找各种线索,不放过任何细节。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知磁铁两端与中间磁力的不同,发现条形、U型及断开的磁铁都是两端的磁力大。

2、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环境与材料】

1、磁铁;在每种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贴上颜色不同的小标志,表示磁铁的不同位置。

2、铁制品若干。

3、《科学》下P.29。

【教学过程】

一、经验重温请幼儿回忆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不能吸起什么东西。

二、猜测探究

1、出示贴有标记的条形磁铁,引导幼儿猜想:磁铁每个地方的磁力都一样吗?哪个地方磁力大?

2、按照画册《哪儿的磁力大》,试一试磁铁离曲别针多远就不能吸起来了。

3、出示标有记号的U型磁铁、断开的磁铁,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并严正:U型磁铁、断开的磁铁哪个地方的磁力大?

4、实验中培养幼儿通过结果获得认识科学的态度

三、交流讨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实验结果。

2、小结:条形、U形和断开的磁铁都是两头的磁力大。

四、磁铁的用途大

幼儿将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磁铁是怎样帮助人们故事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学着分析角色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雄两只(一大一小)。

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瞧,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助幼儿理解)

(2)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理解新词:(将故事中插问)

——大黑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么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设问讨论:

——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

——如果你们是大黑、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们不能学两只笨狗熊,我们要做一个互相谦让的好孩子对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